上海离婚纠纷律师-在遗产继承中,如何确定遗产的范围?

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。确定遗产范围时,首先要区分夫妻共同财产、家庭共有财产与个人财产。对于夫妻共同财产,在一方去世后,应先将属于另一方的一半份额析出,剩余一半才属于遗产。家庭共有财产则需先进行析产,确定属于被继承人的部分。个人财产方面,包括被继承人的合法收入、房产、车辆、存款、有价证券、知识产权收益、生产资料等。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,如某些具有特定人身属性的财产权利(如伤残补助金等),则不属于遗产范围。
案例
老孙与妻子共同经营一家工厂,工厂登记在老孙名下。此外,他们婚后购买了一套房产和多辆车辆。2023 年,老孙突发疾病去世,未留下遗嘱。老孙的子女在处理遗产时,对于哪些财产属于遗产范围产生了争议。有的子女认为工厂全部属于老孙的遗产,应直接进行分割;而老孙的妻子则认为工厂是夫妻共同财产,房产和车辆也都是夫妻共同财产,需要先进行析产。
法律分析
在本案例中,工厂虽登记在老孙名下,但由于是在老孙与妻子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共同经营,属于夫妻共同财产。同理,婚后购买的房产和车辆也属于夫妻共同财产。在确定遗产范围时,应先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析产。工厂、房产和车辆的一半份额属于老孙的妻子,另一半份额属于老孙的遗产。除了这些财产,老孙个人名下的存款、有价证券等也属于遗产范围。对于老孙在经营工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知识产权收益等,若属于合法取得,也应作为遗产进行继承。而老孙因工伤获得的伤残补助金等具有特定人身属性、专为保障其个人生活的财产,不属于遗产,不能作为遗产进行分配。
律师建议
在日常生活中,家庭成员应注意对财产进行明确的登记和管理,区分个人财产、夫妻共同财产和家庭共有财产。例如,对于房产、车辆等重要财产,要准确登记所有权人;对于夫妻共同经营的企业,要保留好相关的出资、经营等记录,以便在遗产继承等情况发生时,能够清晰确定财产的归属和范围。
被继承人在生前可以对自己的财产状况进行梳理,并通过订立遗嘱等方式,对自己的遗产范围和分配方式作出明确说明,减少继承人之间因遗产范围不清而产生的纠纷。
当涉及遗产继承时,继承人应秉持客观、公正的态度,尊重法律规定,合理确定遗产范围。若对某些财产是否属于遗产存在争议,可以咨询专业律师,或通过协商、调解、诉讼等方式解决。在确定遗产范围的过程中,要注意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,如财产购买凭证、产权证书、经营记录等,以支持自己的主张。

返回顶部

咨询电话 17602175761
联系邮箱 17602175761@163.com
联系我们联系我们
微信微信